避免走进极端“功能性婚姻”

发表时间:2022-12-11 10:42作者:三木水

来源:中国妇女报 | 作者:三木水

婚姻有一定的功能性,但不该只有功能性。健康的婚姻是“我”和“你”组成“我们”,以笔直的姿态稳稳地站着,在关系里,我能仍然是我,你能仍然是你,彼此以轻盈的姿态享受一段关系——


■ 三木水

英国哲学家阿兰·德波顿在《你会和错的人结婚》一文中写道:在婚姻中,我们总能见到有些伴侣之间那种原始、全方位、烙印在骨头里的不匹配。有时我们不得不感叹,这些不匹配,不只是会出现小失望,而是真的,有些人根本就不该在一起。


在咨访中,我也常暗自生出这样的感叹。尤其是在“功能性婚姻”类型里,我见到太多人痛苦纠葛又难以挣脱的样子。


离不了的婚

我的一位来访者T,女性,36岁。刚找我咨询时,她的主诉问题是“婚姻关系”。两年后,她和老公走到了离婚的地步。但她却发现:自己没有能力离婚。


实际上T有一份不错的工作,没有实际的生计问题,也没有孩子。她还是一个有女性魅力的人,跑马拉松,身材好,举止优雅得体。但她在跟老公闹了3个月后,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离婚。


咨询中,通过她的表达,拼凑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受——一旦离婚,自己就会破碎。在她眼里,自己生而破碎,需要通过婚姻的黏合,才能成为一个完整体。一旦离婚,自己就不复存在。所以,对她而言,婚姻关系的破碎意味着“我”的破碎。


在我看来,T离不了婚,是因为她把太多的需求,甚至是整个自己的存在,都放在了这段婚姻上。婚姻在,她就在;婚姻不在,她就不在。这就是典型的“功能性婚姻”。


大部分的婚姻都考虑功能,只是程度大小不同而已。但功能性的程度太大,大到婚姻不能承担,那么这段婚姻就不健康。就像T,她把自己的“存在”和“自我价值”都捆绑在婚姻中。关系一旦不在,自己的“存在性”都将遭遇严重的危机。


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一个“早期未整合”概念。指的是在婴儿期,自我处于“未整合状态”,随着早期母婴互动的发展,而得以整合。如果发展不顺利,那么成年后,在遭遇一些重大事件时,会不同程度地退回到“未整合状态”,体验到自我“碎片化”。


T年幼时,父母长期疏于照顾,这也是为什么她一想到离婚,就觉得自己“要碎掉”的原因。出于自救本能,她一直无法离婚。


“功能性婚姻”的弊端


在咨询中,常见的“功能性婚姻”有两种比较典型:一种是在婚姻中找父母;另一种是“搭伙过日子”。


T是第一种类型。她在潜意识层面幻想婚姻能够修复童年创伤,希望丈夫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她。浓情蜜意时,这些都没问题,但随着时间推移,感情趋于稳定,丈夫没有耐心持续提供这个功能,于是婚姻走入困境。


再说第二类:搭伙过日子。来访者张先生在大学任教。谈过一个女朋友,因母亲反对而分手,一直单身。44岁时经人介绍,认识女方三个月结婚。婚后,妻子怀孕后辞职在家保胎。孩子出生后,岳母过来同住,对张先生各种不满,家里就变成了“战场”。妻子先是产后抑郁,然后脾气变得暴躁。暴躁持续到现在,孩子5岁。


张先生刚刚49岁,但整个人的状态看上去很不好,精瘦、驼背、面色无光。他说,自己原本不想结婚。但40多岁的年纪还不结婚,抵不住周围环境的冲击,因此,他找了个差不多的人搭伙过日子,目的是堵住悠悠之口。


无论张先生的“搭伙过日子”,还是T的“找父母”,都是典型的“功能性婚姻”。“功能性婚姻”有以下弊端:


1.这样的婚姻会重复某些伤痛。

在未觉知的情况下,很可能在婚姻中重复过去的某些伤痛。意识上,我们确实希望通过矫正性的体验,来穿越过去的创伤。但潜意识里的“强迫性重复”却会驱使我们重复早期的创伤性经历。


就像T一次次在先生身上寻求童年缺失的爱,但在这过程中,也一次次体验了早年被忽略的感觉,这就构成了“强迫性重复”。


2.婚姻毫无质量可言。

“搭伙过日子”的情况就是如此。没有感情基础,也没有共同的目标和决心作为关系的连接,这样的婚姻,一点风吹草动都在为生活质量减分。


就像张先生,他万万没有想到,自己在婚后会过上这样“鸡犬不宁”的生活:同样也想搭伙过日子的妻子、控制的妈妈、更加控制的岳母,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足以让矛盾丛生。在这样的家庭中,让他丝毫感受不到家的温暖。


3.如果一方成长了,婚姻很可能会在中途解体。


事实上,两人选择走进“功能性婚姻”,也是一种“共谋”。两个人都有自己的议题,并且在这段婚姻关系中,某种程度上得到了“互补”。随着一方的成长,这个互补的游戏很有可能就会中断。


T的婚姻就是如此。以前俩人浓情蜜意时,丈夫能像父母一样照顾她。但随着时间流逝,他身上有了更多家庭责任,不能扮演完美的“照顾者”。所以他们的婚姻也有了裂痕。


如何避免走入“功能性婚姻”


不是说所有有功能属性的婚姻都是“有问题”的。关键在于,这种情况是否已经到了一个极端,严重影响了你的婚姻状态和质量。如何避免走入“功能性婚姻”?


第一、对自己了解。


要有更多的自我觉察,多认识自己,了解自己。比如,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过往经历了什么,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创伤,造就了自己什么样的性格、脾气、秉性等。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,进而知道:你的需求是什么?你在做什么?你在婚姻中找什么?


其实,这个过程就是潜意识意识化。只有足够了解自己,并尽量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婚姻中需求什么,才有可能避免把不合理的需求带到婚姻中,避免对另一半有不合理的要求和期待。


想对自己有更多了解的方式有很多:比如在一段关系里照见自己、通过学习反思自己,或在日常生活中把发生的、所想的记录下来……这些都有利于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

第二、人格的成长。


之所以会走入“功能性婚姻”,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成长中遇到了程度不一的阻碍,那些没有得到成长的部分,才会转而放到婚姻中形成错位。


当我们早年创伤过大,成长阻滞明显,“人格”中的问题没有被看到,进而就会转向婚姻。当婚姻很大程度上成为我们用来弥补早期创伤和心理阻滞的工具时,婚姻的功能属性就会很大程度上挤占婚姻本身的空间,就会形成“功能性婚姻”。所以,让自己真正去成长,才是“釜底抽薪”的根本方法。


T的婚姻给了她被照顾的快乐,也让她体验到“被抛弃”的痛苦。如此反复着,无意识地将情绪主导权放在了对方身上。在数次咨询后,她不断地自我觉察和成长,她终于看清了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关联,明白自己为何痛苦的根源。现在,曾在她脑海里破碎的意象逐渐消散,“破碎的自我”慢慢变成了“内聚性自我”。她开始从自己身上,感受到一股力量,支撑着她做更多决定。


客观上,婚姻有一定的功能性,但不该只有功能性。那些难以具象的爱意,才是一段婚姻里最重要的部分。健康的婚姻是:“我”和“你”依偎着组成“我们”,以笔直的姿态稳稳地站着,在关系里,我能仍然是我,你能仍然是你。只有这样,彼此才能以更轻盈的姿态享受一段关系。


(作者系心理咨询师、高级婚姻情感咨询师)

服务保障
真实会员
注册条款
XX小时客户服务
商家服务
明星会员
男士会员
女士会员
联系我们
联系方式
预约到店
帮助中心
  行善积德 福有攸归